彭洋预约 http://m.39.net/news/a_9192503.html近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暨航天育种论坛上,新型返回式卫星植物类载荷及空间诱变实验项目征集工作正式启动,航天搭载及其空间诱变实验区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时进行。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从年至今已经完成了25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返回式卫星成为中国发射最多的卫星系列。年至今,中国共进行包括“实践8号”种子卫星在内共22次、多个品种的航天工程育种搭载试验。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70多个太空育种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多个品系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较传统育种的最大优势是缩短育种时间,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以让果实变得更大更好吃。在太空辐射的照射下,太空种子就好比是种子界的绿巨人一提起“空间诱变育种”,有人就会想到转基因产品,担心食用后会不会对身体有害。空间诱变育种跟转基因产品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外源基因导入,而是在空间特殊条件下染色体发生断裂,基因组重新排列组合引起性状变异,与地面常规育种相似,因此不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8年09月27日09:14昨晚,随着“神七”飞天,克三峡珍稀濒危植物珙桐、鹅掌楸种子,也一起飞向苍穹,进行太空诱变育种实验。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珍稀濒危林木太空诱变育种实验。上了天的树木种子也许会变成漫威英雄格鲁特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采摘的巨型南瓜吸引了游人。南瓜直径近1米,高0.6米,重斤。它是通过航天育种培育成的新品种,是泰州培育的最大的南瓜。据了解,该南瓜重量在全国特大南瓜中名列前茅,堪称“南瓜王”。芒果太空旅行33天探索芒果空间诱变育种年10月17日7时30分,4支装着芒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试管,随着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一起在太空遨游了33天。11月23日下午,这4支试管在专人护送下,回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南亚所”)实验室。“飞天”的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在试验室分装在22个组培瓶中,进行增殖扩繁。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开始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了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年,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Apollo14)甚至带着粒树的种子,绕着月球飞了24圈,又把它们带回来种在了地球上。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在地面试验中也获得了变异的番茄,种子后代无毒,可以食用。-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中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始于年的“国家高科技计划”。年8月5日,在我国发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时,科研人员首次将大麦、青椒、萝卜等纯系种子和大蒜无性系种子放入卫星中搭载。年,我国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育种的试验研究,至今为止,我国先后在10多颗返回式卫星和多艘飞船上进行了数千个微生物菌种、农作物及植物种子的搭载试验。2年6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空间实验室把玫瑰带上天,目的是获得玫瑰油含量高的玫瑰突变体;同时还有大豆,主要是为了获得优良的大豆性状。俄罗斯曾把圣诞树带上天,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大面积种植,从太空回来的圣诞树长得非常高大。想上天的植物种子要求体积小,携带方便,在选育新品种方面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已进行搭载的有粮食作物类: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绿豆、豌豆、高粱等;蔬菜类:西红柿、辣椒、黄瓜、甜菜、茄子、萝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等;花卉有万寿菊、鸡冠花、三色堇、龙葵、荷花、百合等;中草药材有黄芪、甘草;树木种子有油松、白皮松及石刁柏,还有草坪种子。年的电影TheMartian(火星救援),透过可种植作物的火星土壤与LED灯具种出一片蔬菜园。类似剧情在未来也有可能实现,且届时不需要用到任何土壤。透过全环境控制种植(CEA)系统,能用最少的水和能源,用LED灯泡代替日光,可无视气候、地点或季节,在任何地方种植植株,不仅可以缓解越来越急迫的农粮问题,也可以应用在太空站,让航天员可以食用新鲜的蔬菜。国际太空站(ISS)的航天员在年启动「Veg-01」太空农场计划,成功利用红、蓝及绿色LED灯培养第一批红色罗蔓生菜,也在年让太空百日菊开花,当时美国国家航天总署(NASA)更表示,希望在年能在太空种植西红柿。年,苏联“礼炮4号”宇宙飞船上的航天员在飞船内播下小麦种子。年,前苏联发射的"礼炮6号"(Salyut6)宇宙空间站上开始搭载了植物栽培试验装置,希望建立起小小的"太空温室"。航天员们把郁金香球茎种植在一种能产生人造重力的小离心机里,报告说植物活了下来,并且生长情况良好。据报道,经过类似方法培育的洋葱也长得不错。年,"联盟37号"飞船的航天员来到该太空站工作时,还曾经试着在"太空温室"里培植兰花。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种蔬菜和粮食作物,已能在宇宙飞船内开花结果,这给生活在完全密闭系统中的航天员带来了福音。不论在空间站还是在宇宙飞船中,栽培了绿色植物,航天员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瓜果,而且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飞船小环境中还会有取不尽的新鲜氧气。更重要的是,太空培育植物的成功,使长距离的星际载人飞行有了可能。今天,在航天员的餐桌上已摆上了蔬菜沙拉。但科学家并没有满足,他们准备栽种更多的蔬菜,为航天员向月球和更遥远的其他星球飞行创造条件。今年1月,中国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首次长出嫩芽。这个绿色小生命刚来到月球的时候还是颗棉花种子,塞在嫦娥4号探测器中。史上第一次,人类的飞行器来到了月球的背面,在这永远不会转过来面向地球的一侧登陆。随着种子一并来到月球背面的,还有一个舒适的家:水、空气、土壤和供暖系统。这些幼苗摩肩接踵挤在一起,就像一个微型的绿色森林,给这片贫瘠的土地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然而一个礼拜过后,它们全都夭折了。月球上夜幕降临,没有了足够的光照,这个飞行器检测到的周围地表温度便骤降至零下52摄氏度,加之幼苗供暖系统的寿命不够长,这些新生的植物便冻死了。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外太空对植物、人类或者绝大多数生物都不友好,也许类似水熊虫这样的缓步类动物是个特例,这是一种长得像小虫的微生物。假如你在国际空间站外面插下一朵雏菊,它马上就会死亡。其细胞中的水分会冲破细胞壁,然后蒸发成水蒸气消散殆尽,只留下一朵冻干的花朵。中国的这项实验标志着人类在月球上首次种植生物物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是第一批在外太空生长开花的植物。年,在如今已经废弃的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这种能开出白色小花的细长植物首次绽放。科学家选择这种植物作为第一个带上太空的品种是有原因的:它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种分析,因此拟南芥也被称为植物科学中的果蝇。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也带了拟南芥和水稻上天,在飞船的空间实验室开展了高等植物培养实验。空间站里最先进的一个房间大概只有一个迷你冰箱的大小,但里面配备了精准的传感器,调控舱内的情况。宇航员们的任务就是加水、更换过滤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可以远程操作一切,从温度到湿度,从氧气到二氧化碳水平,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在这种不寻常的环境中,植物并没有因为生存而发生进化。宇航员至今已经种了好几种生菜、萝卜、豌豆、百日草和向日葵,而且都长势良好。“植物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这是迫不得已——毕竟它们也没长脚,跑不掉。”美国国家宇航局肯尼迪太空中心的科学家乔亚·马萨介绍说,她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微重力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太空,原本塑造了我们一切生理活动的重力消失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却没有受到阻碍。在地球上,植物从种子中破壳而出,在向外探索寻找养分的过程中,会发育出丝状的根系。长期以来,科学界一致认为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力的影响。然而在国际空间站里,没有了重力的引导,植物的根系一样长成了相同的样子。“只要有适合的环境,重力对植物来说可有可无。”马萨总结说。未来的火星宇航员可能会随身带着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点像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然后开启新的篇章,成为第一代外星农民。然而在火山灰一般的火星土壤里,没有任何一棵植物能够存活。况且这片土地上也没有足以支持生命活动的有机物——在地球上,这些有机物可是历经了一代又一代植物的分解才得以形成。火星上的气体还包含着对人类有毒的化合物。宇航员当然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将土壤转换成可耕种的田地,但也许还是照搬国际空间站的培育室来得容易。在火星,植物的生长环境可能是气候可控的温室,这里有营养丰富的凝胶和明亮的灯光,水通过溶液滴灌到根系中,或者通过天花板释放的细腻烟雾输送给植物。任何人想要在火星上生活,都需要许多这样的外星花园——在培养皿里种蔬菜毕竟不切实际。在未来空间站和宇宙飞船都会成为会飞的农场,我们食用的蔬菜中可能会全部来自“绿巨人种子”I’mGroot!瓜农一号
点赞的都是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