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用功能之外,家的“颜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美意识的觉醒,人们在打造住宅空间的时候,讲究设计,也讲究质感,追求精致的样式,也喜欢时髦的氛围。北欧式、美式、法式、地中海式、日式、新中式、自然风,乃至混搭风等各种设计风格的百花齐放,这种现象正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强烈渴望。
虽然标签化的设计风格可以帮我们更快地找到一种审美形式,我们也可以从形式、色彩、灯光、艺术品等细节去分析一个空间之所以美的原因。
但“美”从来都不是可以被“一言以蔽之”的东西。
司汤达就曾言:有多少种幸福观,就有多少种美。而阿兰·德波顿又这样看待美的意义,“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移动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它具有一种吸引我们的‘性情’:假如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人的话,正是个我们喜欢的人。”
当我们从“审美”的维度去观察居住空间的时候,无法归类的风格,不按套路出牌的设计,打破常规的材料选择,以及主人具有冒险和实验精神的个人品味,都让我们发现“美无定式”。
宁远家的自然之美、来米家的混搭之美、田子微家包豪斯之美,乃至王婳家的原始之美,都打破,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美的简单想象。
先来一段幸福力爆表的问好:
?视频制作:离地影像。更多详情
请看下文分解
在宁远家
发现“非典型”的自然美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工业文明带来的钢筋混凝土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多人想脱离城市,期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体验。这种对田园牧歌式的渴望投射到家居空间中,就催生了“自然风”。不难想象,原木、棉麻、藤编、植物等都是很多人可以想到的关于“自然风”的元素,但是当我们走进宁远私宅的时候,我们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种对自然美的呈现。
宁远本人和她用时10年主导的远家可以说本身就在诠释一种返璞归真、自然拙朴的美学。她的私宅也是这种特点的延伸。
“纵观几千年,人类自从有了居住空间,就将自己和自然界剥离。”宁远说,“而人本来就是来自自然界的生物,再现代再智能化的材料也无法改变人的自然属性。”在她看来,一个好的居住空间不是把人“关”起来,而在于“把人送回自然”。宁远家虽然立身城市,但“开门见绿、掀帘即景”,以及不着痕迹的自然氛围,竟然有种让人置身田园野外的错觉。
?因为客厅是下沉空间,身处其间的人会感觉自己被绿色包围。加上打掉了隔断,保留必要的窗景,人在厨区活动,眼及之处也可以捕捉绿景。摄影:丸家
一整面玻璃窗代替了原来的墙,从室内可以将小花园尽收眼底,人为的建筑与自然之间被模糊了界限。客厅的窗框特由一块一块方块形窗子组成,颜色选用和绿植相配的深绿色,抹去了人工化痕迹的同时,看过去,也仿似给外面的风景镶嵌了一道画框。
?摄影:丸家。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