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城市微更新的力量正悄然兴起,为城市带来新的变化和希望。城市微更新,指的是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它可以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外观、公共空间、社区设施等。相比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项目,城市微更新更注重局部细节的改善,从而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增强区域空间活力,提升城市整体内涵与品质,是一种灵活、可持续的改造方式。时至盛夏,草木繁茂,当下的苏州高铁新城,既绽放着“高大上”的魅力,也焕发着“小而美”的活力。入伏后,南天成路、相融路、西公田路等道路的中分带、侧分带更换了耐高温、花期长、颜色艳丽的夏瑾、繁星花、密花千日红、百日草、蓝花鼠尾草等草花,增添夏日“清新”。夏季草木生长迅速,蚊虫进入繁殖活跃期。园林绿化工作人员严把作业标准和质量,采用人机协同的方式,修剪草坪,清除杂草,清运垃圾,实现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清晨傍晚,绿树荫荫的滨水步道,花草竞相绽放的口袋公园是居民乘凉消夏、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微风送来丝丝凉意,树影层叠,人影绰绰,夏日的相逢总是不期而遇。活化利用,塑空间之美。桥下空间是“沉睡”的土地资源,稍加改造便华丽转身。蠡祯桥桥下约平方米的空间原本是杂乱的草坪。通过硬化场地、施划标线、设置围挡、安装道闸,近日,蠡祯桥桥下城市维护基地投入运行。基地内共有大小停车位27个,可供环卫车、市政作业车停放,并存放相关工具设施。炎炎夏日,在非作业时段,环卫车辆停放在基地内,避免了烈日暴晒,环卫工人们也在这里休息纳凉,环卫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唤醒“沉睡”资源,激活城市活力。近些年,苏州高铁新城以建设“口袋公园”、打造小微绿地等方式,让闲置边角地块发挥出扮靓城市形象、完善公共配套等作用。澄阳路青龙港路口西南角绿化带里原本有移动、联通、电信、监控、交通信号灯等7个箱体,高低不同,大小不一,分布零散,视觉观感比较杂乱。通过实施“多箱合一”,协调各管线单位将所属箱体迁移到定制的综合箱内,做到箱体减量、规范布局,为市政空间减负,让城市颜值加分,街角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大到公交候车亭、公共卫生间,小到路灯杆、指路牌,这些随处可见的市政设施是城市的“家具”。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心养护,“城市家具”的面貌焕新促进了城市形象更新,也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苏州高铁新城将继续从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进一步开展城市微更新工作,“改”出高颜值,“造”出幸福感,以“小切口”展现民生“大变化”,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通讯员狄奕钦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梅方滢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