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日照市东港区,有一个美丽的公园,让人想不到的是,它是在建筑工地遗留的渣土堆上建设而成,一起去看看它的蝶变之路。
初冬时节,阳光微照。闲暇时间,89岁的东港区居民孙梅英,就会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到附近的碳汇公园转转,13万平方的公园里,种满了16种花草,满眼绿意。日照市东港区居民孙梅英:“那个红色的不就是百不落(百日草)嘛,开一百天不落,来看看感觉真好。”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婚纱摄影的打卡地。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工地遗留的建筑渣土,亟待治理。通常的方法是从其它地方拉土覆盖,然后播撒肥料,再种植花草。日照市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碳汇项目负责人牟涛:“覆盖得40公分左右,再加上化肥,治理成本高。3年前有个项目,当时9万平米花了多万。”
一方面是高昂的覆土成本,但另一方面,城市里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市政污泥难以处理。经过多方打听,当地联系到了东北大学科研团队,团队的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可有效降解、转化市政污泥。东北大学过程装备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朱彤:“基本原理是利用超高温嗜热菌,发酵温度可达到度,由于温度高,发酵周期就短,有毒有害有机物,还有病毒病菌消灭降解得非常彻底,无害化程度也非常高。”
经过15天高温发酵产生的营养土,可达到A级泥质,氮磷钾等有机质均符合肥料标准,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均在合理控制范围,覆盖10公分就能达到花草生长要求。去年7月,在科研团队指导下,东港区选取了2.85万平方城中村改造腾空地块作为试点。山东东沅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沛:“我们选了十几种花草种子,易于生长,同时耐寒耐旱,能够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我们又布置了一些风车,心形走廊,便于市民来游玩打卡。”
试点成功后,当地继续加大该模式的推广力度,目前,已有47万平方米城市裸土完成土壤改良及花草种植。今年7月份,这一模式被省生态环境厅、发改委等5部门确定为“抓环保促发展”的改革案例。日照市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周华:“由于有机固废处理采用了超高温好氧发酵,避免了焚烧,如果以每年10余万吨的有机固废采用超高温好氧发酵计算,每年可减少5万余吨的碳排放。”
经过多次试点,这一方法在治理拆迁废墟、渣土堆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日照全市推广。日照市东港区副区长厉彦宝:“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应用‘碳汇’模式,让‘城市疮疤’悄然变身‘绿地花海’,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生态‘红利’,实现了生态、经济和民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