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咱村里人!”——记成县二郎乡安子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石晓娟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家是什么?是吃饭、睡觉,有爸爸、妈妈的地方。但对于石晓娟的女儿来说,家,是等妈妈的地方!因为她的妈妈石晓娟,是一位驻村第一书记。每天放学后,当孩子想妈妈的时候,此时的石晓娟正在成县二郎乡安子村走访贫困户,正如安子村村民们的评价:“她就是咱们村的人!”石晓娟,个子不高,脸上时时挂着笑容,在安子村,每个人都能和她说上几句“贴己话”。安子村57户人家,谁家的孙子要结婚,谁家的孩子满月,甚至谁家养了多少只鸡,种了多少亩地,无论大小事,全在她心里。石晓娟,对于安子村村民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组织选派我当第一书记,我就要尽职尽责,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绝不辜负组织的栽培和大家的期望。”安子村地处成县县城西北48公里,是二郎乡最偏远的村,年底,该村建档立卡户35户人。年,石晓娟被成县政协选派到安子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初到村上,石晓娟满心忐忑:“群众对我是否接受,我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上任第一天,石晓娟就与村社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了解村情,在村社干部的带领下,到各个村民组走访,与贫困户和党员见面,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实地察看群众的吃穿住行,掌握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要求。尤其对特殊困难人群、贫困户的情况,石晓娟全部记在心里,并在笔记本和手机上做了详细记录,她下定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全村村民一户不落地走一遍。群众的需要无论多小,她都记在心上,一件件落到实处,培养年轻人入党,协调帮扶单位给每家每户发放玉米种子、花椒苗、桔梗籽,走访慰问贫困户……安子村最远的社要翻山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石晓娟不畏道路崎岖,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户,包括已搬到西和县六巷乡郭坝村的六户村民,谁家住在哪里,家里什么情况,甚至水龙头安在何处……她都了如指掌。在石晓娟的口中,总有说不完的感动,村民对她如何如何好……为了等待她参加婚宴,家住在最偏远青林沟社的周秀莲,和全村人硬是饿着肚子,一直等到下午2点多。而她更是放弃了在家陪孩子的休息时间,早上8点冒着大雨出发,路不通改道,车陷河里抬出来继续,终于赶到了村上……村里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她端一碗,摘下新鲜的蔬菜也会记得给她拿一把。贫困户张连银家里滞销一百多斤蜂蜜,急得他睡不好觉,得知这一消息后,石晓娟想方设法,动员亲戚、朋友、同事将蜂蜜全部买走,张连银高兴得合不拢嘴。为方便安子村学生上学,石晓娟组织村民30多人踩着淹过脚面的积雪,修补翻山道路,搭建便民桥。从村民就医,到学生上学,再到外出务工,石晓娟诚心诚意地帮助村民办实事,靠着实实在在的付出,她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有一次,女儿的老师给我发了一段视频,问小朋友们什么是家,有的说家是睡觉的地方,有的说家是妈妈做饭的地方,轮到我女儿时,她说家是等妈妈回来的地方......”眼泪在石晓娟的眼眶中打转。如今,安子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走进安子村,干净整洁的村庄、美丽的自然环境让人流连忘返,青山叠翠,小桥流水……村子变美了,石晓娟的干劲更足了,笑容挂在她的脸上,犹如鲜艳的百日草,格外灿烂。(记者/靳淑敏)监制:竹翠责编:杨小艾编辑:赵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