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宪,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人士,宇文泰第五子,性情通达聪慧,有气量,虽然年幼,但是神采端庄。最初被封为涪城县公。年少时与宇文邕(后即北周武帝,宇文泰第四子)一同学习《诗经》、《左传》,每次都能很好地理解、归纳书中精要,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
有一次宇文泰赏诸子良马,让儿子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马。宇文宪衹是挑选了一匹毛色不纯的马。宇文泰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要这匹不好看的马。
宇文宪回答道:“这匹马的毛色如此不同,也许是一匹骏马。如果挑选这匹马随军出征,那么养马的人一定很容易就认出来这是我的马。”
宇文泰听后大为高兴,说道:“这孩子见识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后来宇文宪跟随宇文泰去陇山上打猎,经过官马牧场,宇文泰每次看见这匹杂色马,都会说:“这是宇文宪的马啊!”命令左右之人牵来,赏赐给他。
西魏恭帝元年,元廓被宇文泰扶植为帝后,宇文宪被进封为安城郡公。
西魏恭帝三年(年)四月宇文泰病逝,其子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接替,侄子宇文护辅佐。次年,宇文护逼拓跋廓(元廓登基后,被逼更名为拓跋廓)禅位给年幼的宇文觉,建立北周,宇文宪因此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同年,宇文觉为宇文护所害(时年十六岁),宇文毓(宇文泰庶长子)登基,授予宇文宪为大将军。
武成元年(年),宇文宪任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
当初南梁侯景之乱时,宇文泰趁机占据南梁的四川、湖北一带。蜀地的地形易守难攻,极易产生割据势力,因此宇文泰不敢轻易的派遣将领驻守在那里,于是便想从自己的儿子中间挑选一个人前往。
于是自宇文邕开始逐一询问,谁愿意去蜀地驻守。还没回到宇文宪时,宇文宪便自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往。宇文泰并不看好宇文宪,对他说:“一个刺史,需要安抚民众,不是你能办到的。以年纪长幼来看,应当是你兄长前去为妥。”
但是宇文宪却说:“每个人才能不一样,这与年纪大小没有关系。且让我试试,如果不行,甘愿面受欺君之罪。”宇文泰听这番言语后,大喜。但是还是认为宇文宪年纪太小,因此并没有派他前往。
宇文毓登基,便遵循之前宇文泰的旨意,派宇文宪前去驻守蜀地。当时宇文宪年仅十六岁,就善于安抚民心,使百姓安定。他还处处留心处理政务的方法,即便是面对诸多诉讼,也能做到理政不倦。因此蜀地的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并共同立碑,称颂他的功德。
不久之后,宇文宪升至柱国。宇文毓声名益隆,为宇文护所顾忌,因此遭宇文护毒手。之后宇文邕被宇文护拥立,宇文邕登基后,征召宇文宪回京,治小冢宰,任雍州牧。
宇文邕登基第二年(年),宇文护东征北齐,以尉迟迥为先锋,率军十万围攻洛阳。(详见《尉迟迥篇》)宇文宪、达奚武、王雄等人在邙山驻军。其余各军,各自分别把守险要的地方。
先是北齐高长恭、斛律光救援洛阳,但畏惧北周势强,不敢前行。之后北齐再派段韶领一千精骑前往救援。
五天后,段韶赶到济州后,恰逢连日大雾。段韶带领将领登邙阪以观北周军势力,不料在太和谷遭遇北周军。急忙集结军士,以段韶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向北周军冲杀过去。
北周军不料北齐军会偷渡黄河,在毫无防备之下被北齐军打得大溃,各自逃散。高长恭更是率五百骑突入北周军中,赶到金墉城下,之后以此为题的《兰陵王入阵曲》广为流传。北周军大败时,只有宇文宪、达奚武、王雄率军奋力抵抗。当时王雄所杀北齐军之多,令三军震撼,可惜王雄也命陨此战中。王雄战死后,军心动摇,宇文宪亲自上阵督军,勉励军士,才得以使军心稳定。北周军得以保全。
当时身为北周权臣的宇文护对他极为宠信,在确定各将领如何赏罚时,宇文宪都能参与讨论。
天和三年(年),宇文宪被授为大司马,治小冢宰,雍州牧如故。
天和四年(年),北齐将领独孤永业前来侵犯,盗寇杀死了孔城防主帅能奔达,献出城池响应北齐军。北周命宇文宪、李穆从宜阳出发救援,修筑崇德等五城,切断北齐军运粮通道。
北齐将领斛律光率军四万前来救援,在洛水以南筑起营垒,与北周对峙百日。天和五年,宇文宪渡过洛水截击齐军,斛律明月逃走。宇文宪追击,一直追到了安邺,经过多次战斗后方才回师。(史料关于此战,在斛律光篇中,说是斛律光胜。在宇文宪篇中,说是宇文宪胜。)
同年,斛律光再次率军在汾河北面筑城,一直筑到西边的龙门。宇文护便对宇文宪说:“现在到处都有北齐军,战马来往驰骋,使得这些交战之地的百姓凋敝。我们怎么能够放任他们屠杀百姓,而不去想如何拯救他们呢?你来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宇文宪答道:“依我所见,兄长应该暂且出兵同州,施以军威压制对方。恳请让我带精兵为先锋,伺机进攻。不仅可以使边境清宁,还可能有所收获。”宇文护表示同意。
天和五年(年,PS:周书《宇文宪篇》中记载为天和六年,但是比对斛律光、高长恭、韩欢等与此事件相关人物后,笔者认为应为天和五年。),宇文护派遣宇文宪率领二万大军,从龙门出发。北齐将领康德见宇文宪率军来犯,连夜逃走。因此宇文宪率军回师,又掘开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没齐军营垒,然后重新率军进入北齐境内。斛律光退保华谷。
北齐方面,认为宇文宪仅带了二万士兵,不会孤军深入,因此放松了警惕。宇文宪也不客气,直接渡过黄河,两天内占领了伏龙等四城。接着又攻克下了张壁,缴获里面的军资,并将这座城垒夷为平地。
随后宇文宪又北上攻陷了襄城。
当时宇文宪见汾州被北齐围攻多时,粮道以及救援的道路皆被断绝。于是宇文宪派遣宇文盛运送粟米前去救济汾州。宇文宪自己则领兵从两乳谷,袭击北齐的柏社城,并将其占领,接着又向姚襄城推进。
北齐固城坚守,宇文宪便派遣宇文会修筑石殿城,以作为汾州的应援。北齐三杰中的段韶和高长恭带大军而至(另一个是斛律光),宇文宪命将士们严阵以待。
在与北齐交战中,北周大将军韩欢为流矢所中,导致北周军节节败退,宇文宪亲身督战,才抵挡住北齐的进攻,两军一直打到日落,方各自收兵。
天和七年(年),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之前宇文护对宇文宪极为宠信,在确定各将领如何赏罚时,宇文宪都能参与讨论,因此宇文宪的权势隆厚。宇文护想要向皇上陈述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让宇文宪代为陈奏。有时候有些事不是很妥当,宇文宪唯恐受到皇上猜忌宇文护,常常婉转地表达。
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及其一干亲信之后,亲自总览朝政,正想以政事为先导,以刑法来整治朝政,即便是涉及到自己的亲属,也很冷酷刻薄。鉴于宇文宪之前的表现,宇文邕明白其心意,于是召宇文宪面圣,宇文宪免冠拜谢(“免冠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宇文邕对他说:“天下是太祖(宇文泰)的天下,我继承大业后,经常担心自己无法守护太祖留下的基业。冢宰(指宇文护)目无君王、欺凌主上,甚至图谋不轨,所以朕将他诛杀,使社稷安稳。你是我同胞兄弟,同气连枝、休戚与共,而且宇文护的事与你无关,你这是何必行此大礼前来致谢。”
于是宇文邕还让宇文宪前往宇文护的府邸,收兵符及各种簿书等。不久之后,宇文宪被任命为大冢宰。虽然宇文宪并没有因宇文护的事而遭受祸患。但是由于宇文宪威名太大,最终还是不能平安无事,虽然遥任冢宰,但其实是剥夺了他的权力。
宇文邕经常在御内殿引见宇文宪的侍读开府裴文举(开府指古代高级官员),对他说:“宇文护的不臣(篡位)之举,朝野尽知,朕为国为民含泪将其诛杀。北魏末年因权臣当道,罔失纲纪,太祖(宇文泰)为此才匡扶元氏。如今到了我朝周朝,宇文护重蹈覆辙,独揽朝政大权。这样时间一长,人们竟然习以为常,觉得宇文护理应如此。可是哪有三十岁的天子还被人牵着鼻子的?而且近代以来,还有一个弊病,一旦有过隶属关系,双方就以君臣的礼节相待。但这是乱世通变的权宜之计,并不是经略国家的治理方法。《诗经》有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里的一人,仅限于天子。你虽然陪侍齐公(宇文宪),但不能形如君臣那样。况且太祖有十个儿子,难道谁都可以当天子?你应该用做人、为臣的正道来规劝宇文宪,使我们君臣融洽,骨肉和睦,不要令我们兄弟相互猜忌。”
裴文举闻后拜谢而出,回去后将与宇文邕的对话尽数告诉了宇文宪。宇文宪手撑着茶几,指着心口说:“我平素的心愿,你难道不知道?但求尽忠守节,还有什么好多说的呢。”
建德三年(年),宇文宪晋爵为王。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上王箴(一种规诫性的韵文)一首,宇文宪为此十分赞美。刘休征后来又将此箴到宇文邕看,宇文邕不久前才削弱各位皇弟的权势,因此非常喜欢这首箴文。
宇文宪经常认为兵书繁多,很难找到要旨,于是就亲自刊定为《要略》五篇,上表陈奏给皇上。宇文邕看后觉得写得很好。
同年秋天,宇文直趁宇文邕巡幸云阳宫大病之时,在京城长安发动叛乱。宇文邕召见宇文宪问他:“卫王(宇文直)谋反的时候,你知道吗?”
宇文宪回道:“臣一开始也不知道,今天奉了诏才知道这事。宇文直逆天犯顺,实在是自取灭亡啊。”
于是宇文邕命宇文宪为前锋,前去讨伐宇文直。宇文直败退。
宇文邕回京后,宇文宪和宇文招一同前来拜谢。宇文邕说:“管叔、蔡叔被杀,周公为宰辅(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听从弟弟周公姬旦的建议,派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管理自己的封地,以牵制商王之子武庚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势力。武王死后,幼子姬诵继位,管叔、蔡叔联合其他诸合国起兵叛乱,周公姬旦率兵花费三年时间平定),人心不同,就像他们的外表。朕对他们兄弟相残而感到惭愧,这也是我做得不足的地方。”
当初,宇文直内心深处非常忌惮宇文宪,宇文宪一直隐忍他。并且因为宇文直是宇文邕的胞弟,对他也是敬而有加。宇文护被诛杀时,宇文直再三请求杀掉宇文宪。宇文邕说:“宇文宪的心意,我是知道的,不准对他再有疑虑。”
到了宇文邕母亲叱奴太后去世后,宇文直又向宇文邕秘密进言道:“宇文宪现在饮酒吃肉,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啊。(意思是指宇文宪没有因为太后薨逝而感到悲伤)”
宇文邕则说:“我与宇文宪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都不是嫡子。他特意为我着想,和我一样露臂束发(古代披头散发说明这人不懂礼仪,是个粗人,为人不齿)。你应当为此感到羞愧,怎么还能议论他的得失?你是太后的亲生儿子,太后生前偏爱于你。如今太后薨逝,你应该勉励自己,而不是搬弄别人的是非。”
宇文邕非常信任杨坚,而宇文宪则劝说宇文邕:“普六茹坚(杨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但宇文邕听从了来和(字弘顺)之言,否定了宇文宪的看法。
建德四年(年),此时北周与北齐国力上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北齐国主高纬,自称“无愁天子”,性格吝啬荒淫,政治腐败,致使风雨飘摇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自武平二年(年)北齐三杰之一的段韶病逝后,高纬又将斛律光、高长恭诛杀,从而失而了对抗北周的重要将领。
而北周之方面,经过“灭佛运动”后,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实行府兵制也使得兵力上拉开了与北齐的差距,再者与北方的突厥、南面的陈朝在外交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以上原因宇文邕想再次东伐。于是单独与内史王谊秘密谋划,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事。后来因为宇文邕几个弟弟的才能都不如宇文宪,便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宇文宪。宇文宪听闻后,觉得该计划可行。
到了北周大军快要出发的时候,宇文宪将自己的财物上表以充当军费,说道:“我听闻把握机会,适应运势力,理应借助时机的到来,兼并弱小,攻击昏庸之人/国,同时需要凭借随机应变的谋略。希望陛下保持圣明,开创大业弘扬教化,顺从天意,恢弘武略。才能剪除凶恶,天下大同,军民人心归附,使得车同轨、书同文。我私下以为龙旗飘动,天网密布,粮草物资,也许需要供给周全。以前边境不安,卜式(西汉官员)自愿献上自己的家财;天下混乱,卫兹请求献出自己的粟米(以家财资助曹操起兵)。我虽然愚笨,也不敢忘记他们高尚的德行。现在献上金银珠宝等共十六件,以助军资。”
宇文邕下诏不受捐赠,并且将宇文宪的这一行为向其他公卿大臣展示,说道:“做臣子的应当如此,朕看重他的心意,难道还需要他的东西吗?”于是下诏令宇文宪为先锋,率军二万,赶往黎阳。
宇文邕亲自率军六万直奔河阴,围攻多时,未能攻陷。而宇文宪这边攻陷了武济,又包围了洛口,并且攻陷了洛口东、西二城。不久后,因为宇文邕生病,北周军不得不班师回朝,原先打下的三十多座城池也都弃之不守。
同年,北周设置上柱国的官职,并授予了宇文宪。
建德五年(年)冬,趁北齐国主高纬在祁连池大举狩猎之际,宇文邕再次率大军伐齐。这一次宇文宪依旧被命为先锋,率兵二万,守雀鼠谷。宇文邕亲自率兵围攻晋州。
宇文宪率军攻克洪同、永安两座城池后,想再深入,却发现北齐烧毁桥梁,据天险而守。北周大军不能前行,宇文宪不得已屯兵永安。
在宇文邕围攻晋州七天后,高纬返回晋阳。十天后,集结北齐大军完毕后,高纬亲率十万北齐军救援晋州。于上鸡栖原与宇文宪大军对阵,但是一直等到了晚上,双方都未曾交战。
当时北周柱国宇文纯驻军千里径,宇文椿屯兵鸡栖原,宇文盛把守汾水关,皆听从宇文宪指挥。宇文宪曾对宇文椿说道:“用兵要懂得用欺骗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与不意,以便战胜敌人,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能死板的遵循常理。你安营时,不要支起帐幕,可以砍伐柏树搭成小庵,以示有兵。如果这样的话,大军即便离开后,敌人也会怀疑是不是真的离开,还是另有伏兵。”
而高纬这边,分兵一万进攻宇文纯驻守的千里径,和宇文盛把守汾水关。宇文盛驰骑告急,宇文宪率千骑救援。北齐军看见谷中尘烟四起,便撤退了。宇文盛与侯莫陈芮涉过汾水追击北齐军,多有斩获。
没多过时,宇文椿派人说北齐军不断的在逼进,宇文宪再次回军救援,恰逢宇文椿被宇文邕诏令返还,于是宇文宪跟着一起撤军。此时北齐军看见之前宇文椿所搭的小庵,还以为北周军还在营地,一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北周军已经撤离。
当时宇文邕已经离开了晋州,留下宇文宪断后。高纬亲自率军追击,追至高粱桥。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二千人,隔河结阵。北齐将领段畅率军直进桥头,宇文宪隔河与段畅打招呼,宇文宪问段畅:“来者何人?”
段畅答道:“领军段畅也,你是何人?”
宇文宪道:“我只不过是虞侯大都督而已。”
段畅又说道:“看你的言语,必定不是一般人啊,今日有缘相见,何必隐去名字?”
当时宇文纯、侯莫陈芮、王谊等人都在宇文宪身边,所以段畅问不出个名字来,誓不罢休。
宇文宪见状,只得说:“我是天子(宇文邕)的太弟齐王是也。”同时让宇文纯等人也相继报上姓名。
两人打完招呼后,段畅鞭马而去复命,宇文宪也立即下令还军。北齐军急忙追来,而且装备非常精锐。宇文宪与宇文忻各率百骑精锐殿后拒敌,斩杀北齐骁将贺兰豹子、山褥瑰等百余人,迫使北齐追兵退却。宇文宪则渡过汾水,在玉壁与宇文邕汇合。
十一月,宇文邕退回长安,留下侧翼的军队镇守晋州,北齐将领高阿那肱等人包围晋州城。
次月,宇文邕命宇文宪率兵六万,去回援晋州。宇文宪行军至涑水驻营。此时北齐加紧了围攻晋州之势,日夜不断。还派出间谍放出晋州已被攻陷的假消息迷惑北周军队。
宇文宪派遣宇文盛、尉迟迥、神文神举等人,率轻骑一万连夜赶赴晋州,探听虚实。宇文宪自己率军进驻蒙坑,为其后援。当得知晋州未沦陷后,便回师涑川。
不久之后,宇文邕东行,驻军高显,宇文宪率军先向晋州进发。第二天,北周各种大军汇合,向晋州城下逼进,北齐出城迎战,结阵城南。宇文邕召宇文宪前去观察战场,宇文宪回来报告说:“要打败北齐很是容易,请陛下准许我破了敌军后,再回来吃饭。”
宇文邕一听大喜道:“如你所言,我就不担心了。”
宇文宪退出来后,内史柳虬私问他:“敌军不在少数,你怎么这么托大?”
宇文宪回答说:“我被任命为先锋,兼有家族国家双重责任,扫除这些贼寇,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商周之事,你也是知道的,如今敌军虽多,但又能耐我如何?”
不久北周各军一齐推进,齐军立刻大败。当晚高纬丢下军队逃跑,宇文宪率轻骑追击。不久后追至永安后,宇文邕赶至。北齐高阿那肱收拾残兵,共一万余人,重新占据高壁、洛女寨以拒北周。宇文邕率军攻打高壁,同时命宇文宪向洛女寨进攻,高阿那肱闻风而逃,洛女寨被宇文宪所破。
次日,宇文宪在介休与宇文邕大军汇合。
此时,高纬已逃至邺城,四天后,将皇位传位给了八岁的儿子高恒。十多天后(正月初三),高纬带着“老婆”先行赶往济州。
之前高纬从晋州逃跑后,留下兄长高延宗据守并州。高延宗被迫自立为帝,出兵抗拒北周。宇文邕率军围攻晋阳,高延宗命和阿干子、段畅防守东门,莫多娄敬显、韩骨胡防守南门,高延宗自己率军防御北门的宇文宪。但由于和阿于子、段畅率领一千骑兵投降北周。北周军因此攻入晋阳东门,傍晚攻入城中,两军进入巷战。
巷战中,由于地形的关系,北周军大败,宇文邕左右的人几乎都已死尽,自己也几乎命丧城中,不过最后还是得以逃脱。逃出来的宇文邕想就此撤兵,但在宇文宪等多名将领的劝说下,决定次日再次集结兵力攻打晋阳。
北周军先是攻克了东门,之后又攻克南门,宇文宪率兵攻打西门。不久后,晋阳城陷。高延宗逃走,最后还是被北周军追获。
此战后,以军功将宇文宪的第二个儿子进封为河间五,授予宇文宪第三个儿子为大将军。并继续让宇文宪为先锋攻打邺城。
次年,邺城陷。高恒逃走,与高纬汇合。
正月二十一,高纬一行人渡过黄河进入济州。当天,高恒禅位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让斛律孝卿送禅让的册文和玉玺到瀛州。然而斛律孝卿便带着这些东西投降了周朝。此时,派高阿那肱留守济州,自己则带着皇后、高恒逃往青州。
到达青州的高纬准备投靠南陈,而高阿那肱为了向北周交一份有分量的“投名状”,设计迷惑高纬,使得高纬一行人最终被北周将领尉迟纲抓获。
高纬、高恒被俘后,北齐高湝、高孝珩等人统军数万据守信都,继续抵抗北周。宇文邕派遣宇文宪继续讨伐。同时下诏让高纬写信招抚高湝,书信中写道:“朝廷对我高纬很好,非常优待于我,其他的宗室勋贵也都安康。你若能解甲归降,必优待与你。”
高湝不仅不听,还出重金招募勇士。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面对高湝的招募,竟然有数千和尚前来投靠。宇文宪大军路过赵州时,高湝派遣二名间谍前去窥探形势。不料被北周斥候捉住,送到了宇文宪面前。宇文宪将北齐旧将集中在一起,让这两名间谍一一看过。并对这两个间谍说:“我要做的大事,不是要你们。今天把你们放了,顺便替我给高湝传个信。”
于是写信道:“山川有阻隔,每每想到于此便深深忧劳,仲春当令,实应纳履求教。刚刚到达两河时,便图取三魏,两军交战,想必并不亏德行。昔日北魏末年,天下大乱,我朝太祖(宇文泰),顺势而为,庇护百姓。当今皇上,以圣德继承先王功业,弘扬大业,兴稽山之会,集盟津之师。军威震骇唐地郊野,则原野没有横列的军阵;硝烟密布晋水两岸,则大地没有严固的城池。篡夺皇位的首领,已经奔窜在草泽之中;窃取帝位的元凶,也在旌门投降。实因我朝道德仁义震荡在大地,威严的声势覆盖天下。你们北齐的宿将旧臣,世家外戚,都受到了恩荣宠幸,也都得到了高官厚禄。使得临漳城下,人人誓死争先;军营之中,个个奋勇效命。这岂是人可以做到的事?这根本就是天意啊。你不信的话,可以随便问问路人,看看是不是都这么说。
我虽勇武不足,但还是被任命为三军统帅,受命安定边境,进兵幽州、冀州。沿途的城邑藩邦,无不降服,宣扬教化开导礼义,都蒙受恩德于困苦中获得休养生息。足下是高氏的藩王(禅位的诏书并没有传到高湝手中),素来享有英名,纵观古今成败,都具有很多的胸怀。难道不知道独木不能维持大厦,多次劝谏不采纳后就可以逃命吗!以前微子离开殷商,而效力周代。项伯背弃楚国,被赐姓汉朝刘姓。这些都是先便,如果不按照这样去做,执意沿着覆亡的道路走下去,则会家破身亡,被天下人讥笑。此外,足下的间谍已被我俘获,你军中的情况,我都一清二楚。知道你以弱卒琐甲,想抵抗我堂堂大军。想凭藉垣环水抱的险要形势来护卫城池,以期望保全性命。当然战斗并非上策,然而据守更是下策。如今我已令诸军,分道并行。你我相见之日,指日可待。在交战前派出使者,这是从古至今通行的典制,不必等到落日,希望你能预知事情的几微。”
宇文宪的信到了信都之后,高湝将书信丢到井中,并在城南列阵,宇文宪登上张耳的坟丘观望。不久后,高湝麾下的心腹将领尉相愿,谎称外出巡察阵开型,实则率众投降。此举也让高湝其余的手下大为震恐。高湝大怒,将尉相愿的妻子儿女杀死。
第二天两军复战,北周军大破北齐军,斩获三万余人,生擒高湝、高孝珩。宇文宪对高湝说:“你这是何必如此呢。”
高湝回答道:“我乃是高欢之子,兄弟共有十五人,我侥幸独存。恰逢社稷颠覆,今日求死得求,无愧于庙陵。”
宇文宪被其慷慨赴死的勇气所打动,让人放了高湝的妻子,并给了很多物资。又问高孝珩,高孝珩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直叙国难,举止不失风度,宇文宪也因此感动。
宇文宪素来善于计谋,多有策略,尤其擅长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感动,心悦诚服,都为他效力。北齐早就听闻他的威名,没有一个不忌惮他的勇猛和计略。并州大捷之后,在齐境长驱直入,不侵扰百姓,将士没有私蓄。
当初建德五年(年),割据云阳谷的稽胡人,刘蠡升之孙——刘没铎自称皇帝,年号“石平”。次年,北周朝廷讨论如何灭刘没铎。宇文宪认为:“步落稽种类众多,山谷险绝。王师一举,未可尽除。且当剪其魁首,余加慰抚。”于是宇文邕诏命宇文宪督率宇文招等人将其平定。
由于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宇文宪开始打算隐退。到了宇文邕想要亲征北部蛮族时,就以有病推辞。宇文邕脸色一变说:“如果你也害怕不敢前去讨伐,那让我用谁?”
宇文宪畏惧道:“微臣侍奉陛下,实在是诚心诚意,只是身患疾病,无法领兵。”宇文邕无奈,只好答应他。
不久后,宇文邕崩逝,宇文赟即位。宇文赟因为宇文宪辈分、声望都很高,因此对他非常忌惮。当时宇文邕还未落葬,诸王在朝内守灵。司卫长孙览总管军队,辅佐朝政,担心诸王有叛变意图,经上奏,命令于智侦伺诸王动静。
到了宇文邕安葬,诸王各回府第。宇文赟又命令于智到宇文宪的宅第等候宇文宪,趁机告发他另有图谋。
宇文赟又命宇文孝伯前去对宇文宪说:“三公之位,应当归于亲属中贤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父认为怎样?”
宇文宪回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为惧。三师的重任,不是我所敢于承当的,太祖时的功臣应当担当此任。如果只用我们兄弟,恐怕会招致议论。”
宇文孝伯回去复命,不久后又过来说:“皇上诏你今晚和诸王一块到殿门。”
当晚,宇文宪被单独带进宫殿,宇文赟将武士埋伏在别室。宇文宪刚一进入,便被抓住。宇文宪神色不屈,坦然陈之。周宣帝让于智与宇文宪对质。宇文宪目光如炬,与于智相质。
此时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形势,还用多说什么?”
宇文宪答道:“我位重辈高,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听任天命,难道还想活着?只是因为老母还在,恐怕留下遗憾罢了。”说罢将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扔到地上。
宇文赟派人把宇文宪勒死,时年三十五岁。
之后,于智被任为柱国,封齐国公。因找不到宇文宪的罪名,就借口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等人与宇文宪共谋,将其处死。此外,上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人也被处死。当时的人知道王兴等人冤枉,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而死的。